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当前位置:VC资源讯息个人站 > 科技 > 正文

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06-26 科技

  “我们天天在高压电线塔下巡检,会不会得癌?”

  “电磁辐射是不是和核辐射一样可怕?”

  “干这些工作,都生不出儿子吗?”

  这重重疑云不仅困扰着一线从业人员,也让电磁辐射职业病的防治问题蒙上了层层迷雾。电磁辐射工作环境下,真的就意味着健康无保障吗?职业病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带您认清电磁辐射的本质,厘清职业危害与现实风险,用权威标准和科学知识,教您如何防护得当、健康上岗,让“隐形伤害”无所遁形。

  电磁辐射≠放射性:认清本质不惊慌

  电磁波它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力量之一。我们每天都“笼罩”在电磁波中,比如:太阳光,是天然的电磁波;手机信号、Wi-Fi,是无线电波;微波炉、雷达,也是常见的高频电磁源。电磁波有两类,“电离”是危险的分界线。

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根据能量强弱,电磁波分为两类:

  电离辐射:能量高,比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能直接打断DNA,确实有致癌风险。

  非电离辐射:能量低,比如可见光、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它们不会打断DNA链,不会直接致癌。

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职业暴露接触的绝大多数电磁源,如通信基站、输电线路、广播塔等,均属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能量低,不会直接致癌,某种程度上它的致癌能力还不及紫外线。但也切不可掉以轻心,在超过安全剂量限值的情况下,仍可能引发生物效应。因此,我们需关注接触剂量和防治方法,做到未雨绸缪。

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电磁剂量:国家早已为您画好“安全线”

  我国一直以来对环境卫生和职业安全非常重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了公众环境中不同频段电磁辐射的控制标准[1]。对于职业电磁暴露,《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200.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 189.5–2007中明确了职业健康推荐性技术规范[2]。这些标准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国际共识制定,堪称您在工作场景中的一条“隐形安全绳”,时时刻刻为您守住健康底线。

  我们身边其实早已处处体现了这些安全设计原则。例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keji/63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