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成为地方文旅“出圈”新载体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觞咏名山大川,探访名胜古迹的习俗。而随着文学形式的变迁,承载美景与其背后传说、故事的文学载体,从民俗传说,诗歌小说再变迁到如今的网络文学与衍生的影视剧作,地方美景与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互相交融互相带动,昆仑山、龙虎山等历史名胜、阿勒泰、大理等地方美景,都伴随着网络文学赋予的新旅游动能,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学对地方文旅的带动作用,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各地政府、文学协会和青年网络文学作家也尝试了各种创新措施,激励青年网文作者以网络文学为载体,让越来越多的地方美景通过网络文学为大众所熟知。
文学自古以来就是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渠道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很多本来默默无闻的地方经由文学作品而广为人知。这些地方或者是作品描绘的地方,或者是作品创作的地方,随着优秀作品的广泛传播而得以同步传播。
文学作品对地方文旅的传播不是简单地因为这些地方跟随作品的传播露了个脸,而是由于优秀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极大地丰富了游客在这些地方的文化体验。中国旅游一直存在重文的传统,重视景物的人文因素,重视观赏的内心发现,也就是王挥说的“山以贤称,境缘人胜”。游客到一个地方,观光是最基础的活动,但不止于此,如果他在景观欣赏之余还能得到一些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启迪、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慰藉,其满意度将会更高,获得感将会更强。游赤壁,你既可以陶醉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体味“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惘然。登鹳雀楼,固然可以欣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奇观,更可以生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这样的旅游比单纯的看山看水让人更加难以忘怀,受益更加久远。好的文学作品其价值是古今不易的,让今人可以和千百年前的古人共情。很多旅游地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造访,其文化底蕴越发深厚。
跟着网络文学去旅游渐成潮流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小说,都曾经走到了文学创作的巅峰,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而今天,网络文学正逐渐发展为现代重要的文学体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其规模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来打发闲暇时间,而且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网络文学在内容、形式以及市场对象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使其和人们的旅游活动以及地方的旅游发展,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网络文学市场和旅游市场高度重合。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的全面发展时代,旅游市场持续普及、下沉,城乡居民年均出游次数超过4次,绝大多数人每年都能外出进行至少1次休闲性的旅游;年轻人不仅自身在旅游市场中占有最高的比重,而且对家庭成员出游有很强的话语权。与此同时,我国网络文学市场也在持续扩张。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5.7亿,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占网民规模的比例超过50%,其中19岁至45岁是数字阅读用户主力,占比为62.7%。网络文学和旅游不是替代的关系,喜爱网络文学的群体很多也喜爱旅游,两个大规模的、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市场注定会高度重合,这为网络文学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和传统的纯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往往具有更快的节奏、更通俗的语言、更强的故事性和更奇特的想象力,这是其能够占有大众市场的重要原因,也为其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年前《盗墓笔记》《鬼吹灯》《藏地密码》等网络小说风靡一时,给长白山、湘西等地赋予了神秘色彩,对它们的旅游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昆仑山、龙虎山、武当山等由于在网络小说中频繁出现,或是门派所在地,或是高人隐居地,旅游热度也居高不下。《长安十二时辰》小说及同名电视剧的火爆,直接催生了同名主题街区的建设,在开街两年多的时间里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
网络文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性,不仅包括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包括读者之间的互动;不仅包括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也包括同人创作。众多素不相识的读者因为同一部作品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对作品和人生的感悟,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形成了粉丝的狂欢,也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网络文学和地方文旅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网络文学和旅游是当前人们进行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要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要求,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发展,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品质。
网络文学要主动接近旅游市场。通俗易懂是网络文学的优势,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贴上“小白文”的标签,随着人们阅读经验的积累和阅读水平的提高,适当提高文学的艺术性是有必要的。事实上,近些年《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的阿勒泰》等纯文学作品经由网络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网络文学也不能一味追求夸张的想象,也要更多贴近社会实践,给人以更多现实的启迪和鼓舞。只有进一步增强网络小说的艺术性和现实性,网络小说和旅游市场才能更加贴合。
旅游发展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学资源。网络文学有这么庞大的读者群,旅游地的发展对此绝不能漠视。借助新时代的网络文学,理应让更多的旅游地得到宣传,让游客在旅游地得到更多的体验。比如入选中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的网文《洞庭茶师》,就能唤起很多人对苏州碧螺春和洞庭茶乡的向往。通过邀请网络文学作者采风、鼓励网络文学植入风景名胜和地方文化,可以让旅游地为更多人知晓并产生向往之心。
要通过影视、科技等手段促进网络文学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网络文学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并不排斥影视、游戏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影视、游戏等同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从小说到影视、游戏再到旅游,是一条正在兴起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盗墓笔记》《长安十二时辰》《我的阿勒泰》等,都走过或正在走这条路。今年国庆节期间,山西隰县小西天因为是《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网络文学和旅游的融合还要特别重视科技手段的运用。网络文学的想象力在无人机、虚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可以变为旅游体验的独特场景。中秋节期间深圳的无人机表演,在天空中展示了孙悟空、嫦娥、玉兔等图案,场景之壮观让很多人叹为观止。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学和旅游的融合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网络文学和旅游的融合方兴未艾,网络文学和地方文旅相向而行,必将为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所长、研究员 宋子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caijing/14419.html
- 上一篇:节后生产忙
- 下一篇:中外客商聚集“紧固件之都”觅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