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当前位置:VC资源讯息个人站 > 军事 > 正文

军营观察丨一名蓝军炮长的“胜负观”

11-28 军事

  

      ■解放军报记者  奉云鹤

  记者第一次遇见小有名气的蓝军炮长刘珞阳,是在一场拔河比赛上。

  长长的拔河绳横亘在训练场中央,等待着“决战时刻”的到来。现场观赛的官兵簇拥在一起,一张张被寒风吹红的脸庞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

  作为第78集团军某旅某营的“拔河指挥员”,刘珞阳气定神闲地站在队伍一旁,沉着自信。“刘班长指挥拔河有方法,这一战十拿九稳!”一旁的官兵告诉记者。

  之所以被称为“拔河指挥员”,是因为刘珞阳对攻防时机的把握总是恰到好处。这是拔河比赛胜利的关键,也蕴含着战场制胜的诀窍。

  哨声骤然响起,拔河绳瞬间被双方队员拉得笔直。刘珞阳快节奏地挥舞着手中小旗,指挥队员全力向己方拉。看到对方发起猛烈攻势,他果断抓住旗帜两侧,将双手伸向前方,示意队友静态用力。收到刘珞阳的指令,队员们扎稳马步、身体后倾,双脚死死蹬住地面,一点点消耗对方体能。

  随后,刘珞阳冷静地观察态势。注意到对方队员表情逐渐吃力,拉绳的力度开始减弱,他立即用力挥动旗帜,指挥队员有节奏地发力,一鼓作气拿下胜利。

  “拔河也是一种对抗,某种意义上,指挥策略跟演训场是共通的。”刘珞阳告诉记者,“实兵对抗中不能一味地比拼力量,要有计谋和战略,总结起来就是快、活、准。”

  快,意味着先发制人——

  “在拔河中占据先发优势,就像是在对抗中夺取战场先机。”刘珞阳还记得那次,对抗训练刚刚打响,他们就向对方某阵地全力加速,打乱对方部署计划,成功掌握了战斗初期的主动权。

  活,意味着灵活思考——

  “蓝军的打法要是一成不变,就称不上‘磨刀石’。”刘珞阳感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拔河和对抗都是如此,对方攻势猛烈,就要避其锋芒;发现对方弱点,就要猛追猛打。”

  刘珞阳告诉记者,每次对抗训练前,他们总会先进行模拟推演。指挥员提前分配好阵地与任务,后续该怎么攻、怎么守,都由各车组官兵自行研究,再展开集中讨论,倒逼每名官兵主动钻研战术战法、强化全局意识。

  准,意味着精准发力——

  “拔河时要是不懂施力,再好的战术也是纸上谈兵,打仗同样如此。”刘珞阳记得,一次对抗训练中,红方部队判断他们会从平坦区域展开突击,专门布置了重兵把守。他们却精准锁定一条防守薄弱的山间小道,果断从此处撕开防线,以较小代价成功“歼灭”对手。

  在刘珞阳看来,拔河比赛的战术思维与实兵对抗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打仗远比拔河复杂得多。”他说。

  作为一名炮兵,刘珞阳以前觉得只要把单兵作战能力练强,就可以上战场、打胜仗。直到加入蓝军分队后,因为常常扎在蓝军资料室里研究对手、研究作战,他逐渐理解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思考战场、懂得研究对手、切实提高自身本领,才能将部队磨砺成真正的常胜之师。”

  “部队要过硬,蓝军先过硬。”这些年来,刘珞阳历经30多场对抗训练,鲜有败绩。他的个人“歼敌”数常常高居首位,战斗射击成绩连续3年取得优秀。一次重大任务中,刘珞阳成功“歼灭”13个装甲目标与55名单兵,创造了该旅蓝军单车“歼敌”的最高纪录。

  演训导演部评价他是“一个有指挥头脑的蓝军炮长”,交过手的官兵说他有勇有谋、难以捉摸。在刘珞阳的进阶之路背后,我们能看见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变。

  一名蓝军炮长的“胜负观”

  ■刘  鹏  解放军报记者  奉云鹤  张东盼  特约通讯员  张光轩

  第78集团军某旅组织实战化对抗训练。张居俊 摄

  “当好蓝军的第一步,就是要放下对抗输赢的包袱”

  谈起第一次担当蓝军的经历,刘珞阳至今还感到懊恼。

  那年,第78集团军某旅模拟蓝军分队刚成立不到一年,官兵们首次以蓝军身份参加一场红蓝对抗训练。

  “前方发现‘敌人’向我方逼近。”听到身旁车长的报告声,刘珞阳不由紧张起来。步战车里,战士们表情十分凝重,他感到车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就在这时,对手发现目标、率先开火,蓝军各步战车迅速转移阵地。还没被对手发现的刘珞阳却陷入犹豫:是该一同转移掩护战友,还是继续隐蔽准备偷袭?

  这个隐蔽地点是他们预先精心挑选的,视野比较开阔,而且伪装后很难被发现。为了稳妥起见,刘珞阳还是决定继续隐蔽。他心里清楚,选择这个保守方案,主要是怕贸然移动被对手发现,更是怕在对抗中输给对手。

  于是整场对抗中,刘珞阳和战友就像是躲在草丛中的狙击手,一直在隐蔽袭击对手装甲目标。最后,蓝军以微弱优势赢得胜利,可刘珞阳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讲评会上,该旅领导并未对此次胜利给予表扬,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队形混乱、各自为战,没有打出蓝军该有的战术战法。如果受训部队不能在我们这里得到应有的磨砺,那建设蓝军的意义是什么?”

  听到点评,刘珞阳顿时感觉脸上无光。

  为履行好蓝军职责,旅里专门建立蓝军资料室,汇编下发《攻防战斗知识手册》,让官兵围绕对手的战术原则、战法运用展开研究。然而,到了演训场上,他们却被眼前的胜负较量冲昏头脑,把平时研究的成果抛诸脑后。

  “归根结底,是我们对新战术战法的运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模拟强大对手,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同的镜鉴作用。”认真复盘第一次对抗全程,刘珞阳和战友找到问题所在。

  那段时间,他们频繁出入蓝军资料室,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探索。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刘珞阳愈发体会到作为“磨刀石”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同的作战理念催生出不同的战术打法,如果不让部队在平时对抗中研究破解招式,到了战场上可就来不及了。”

  “当好蓝军的第一步,就是要放下对抗输赢的包袱。”刘珞阳真切地领悟到,作为蓝军,他们不能只顾眼前胜负,忘记了未来战场的要求。“否则,真正面临挑战那一天,就不是‘丢面子’那么简单了。”

  “仅仅适应一种拳法,不足以在擂台上打败对手”

  “蓝军越来越‘狡猾’了!”近些年,与他们交过手的部队时常感慨。

  对抗中,由于来不及在防御阵地布设障碍,蓝军将一辆工兵车横在道路上,阻碍红方部队前进;明明发现红方侦察兵,蓝军却没有采取抓捕,而是故意透露假情报,诱导红方决策失误……

  虽然嘴上说蓝军“狡猾”,但官兵们其实十分赞叹他们的精妙招法,对炮长刘珞阳更是“打心眼儿里佩服”。

  还有一次演训任务中,红方装甲目标从左翼进攻,上级要求刘珞阳车组前出支援。接到命令,刘珞阳的头脑快速运转,冷静作出判断:贸然突进可能会陷入“敌人”包围圈。他立即和车组人员达成一致,指派另一辆步战车正面佯攻,自己则从树林后侧向左翼防守阵地迂回机动。

  不出刘珞阳所料,红方安排了两辆突击车和两个战斗班在左翼防守阵地埋伏。而他带领步战车利用树林和土丘掩护,悄然绕至红方突进部队后侧,在极限距离果断开火,成功将对方车组“歼灭”。

  “仅仅适应一种拳法,不足以在擂台上打败对手。我们的职责,就是多变招、多换打法,让部队在变幻莫测的战场对抗中磨炼本领,倒逼他们研究更多应对招法、加速战斗力生成。”刘珞阳告诉记者,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更是蓝军分队所有官兵反复琢磨的课题。

  近年来,旅里专门设置“战法研究日”,成立战法攻关组,让官兵持续关注对手作战思想、作战特点,依托具体作战背景研究新战法。每次对抗任务前,他们总会瞄准红方部队薄弱点拟制作战计划,同时通过换位思考,预判部队可能作出的决策,提出针对性打击方案,并在沙盘上反复推演论证。

  刘珞阳与战友将全部心思投入战法研究中,一心想着如何给部队出难题,让部队在险局、危局、困局中锤炼打仗能力。有时边走边讨论得兴起,他们甚至会直接蹲在地上,用手指写写画画。

  去年,他们迎来一位老对手——某合成旅。

  在这次“重逢”的3年前,该合成旅曾担负红方主攻任务,组织几十辆装甲车向蓝方发起进攻。蓝方却见招拆招,频频出其不意,让该旅官兵“有苦说不出”。最终,红方部队因战损比例较大,遗憾败下阵来。

  令刘珞阳没想到的是,阔别3年,老对手已今非昔比。

  那场对抗中,刘珞阳车组受领任务,负责袭扰红方正面突击力量。战斗刚打响,车组便接到上级命令:“速回某高地,歼灭红方机降力量!”

  听到这话,刘珞阳心头一紧,该高地是蓝军指挥所的所在地,难道红方想要实施“斩首行动”?来不及多想,他和战友火速返回驰援。就在这时,红方数辆坦克和步战车在烟幕遮障掩护下骤然出现。

  原来,红方利用空中力量支援,采取空地协同作战方式发起奇袭,凭借强大火力支援和快速机动能力开辟了数条通路,成功突入蓝军前沿阵地。

  同样的对手、同样的任务,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战斗结果。这场遭遇战,让刘珞阳和战友既欣慰于部队作战能力的升级,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迫切:“我们的打法还要继续创新,决不能让对手把我们的底给摸透了!”

  对抗结束,刘珞阳和战友立即走向沙盘室,马不停蹄展开战法推演,努力钻研新的招式招法。近年来,这支蓝军分队先后与20多家友邻单位进行了30多场实兵对抗训练。刘珞阳和战友在一次次对抗中不断探索创新,研究出20余种战法打法,并在实战训练中得到检验。

  “高明的战术要靠过硬的基础能力来支撑,否则只是空中楼阁”

  作为全旅知名的“神炮手”,如果问起刘珞阳有何过人之处,战友们几乎可以脱口而出:打得快、打得准、打得狠。

  “‘神炮手’是炮弹喂出来的。”一名指挥员告诉记者,“因为刘珞阳打得好,所以对抗时经常让他打头阵,而越是冲在前面,他就越能得到历练。”

  “‘磨刀石’不硬,就磨不出尖刀利刃。”为了获得“打头阵”的资格,刘珞阳下了不少苦功夫。

  步战车火炮具备快速转动与提高准度两种不同工况,为了让两种工况切换自如,刘珞阳分秒必争,发现、定位、发射一气呵成,总是比别人快几秒。为了提高夜间射击精度,他精益求精,熟悉掌握所有装备在夜视仪中呈现的图像,以便实战时能快速找到瞄准部位,精确锁定目标……

  凭借多年担任炮长的经验,刘珞阳总结出打击目标“三先三后”的关键顺序,并毫无保留传授给其他战友。但每次授课完毕,他总会补充一句话:“高明的战术要靠过硬的基础能力来支撑,否则只是空中楼阁。”

  去年冬日,他们与某旅官兵展开对抗训练。演训场上,大雪纷飞,能见度极低,给部队判别进攻方向和进攻道路带来了极大挑战。

  “极端恶劣天气,正是检验作战能力的绝佳机会——不仅检验红方部队的作战能力,也检验我们的作战能力。”早在对抗开始前,刘珞阳和战友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驾驶员减速,右前方发现可疑目标!”机动过程中,刘珞阳利用热像仪发现前方有静止热源,初步判断是红方装甲目标。他迅速把情况报告给排长,并对使用弹种提出建议,以确保能一发“毙敌”。

  “歼灭!”随着排长下达战斗指令,多辆战车同时开火,红方3辆装甲车被“摧毁”,成功检验了蓝军分队官兵在极端复杂天气下的作战本领。

  蓝军分队指挥员告诉记者,为提高陌生地域驾驶能力,驾驶员会在平时训练中故意关闭周视镜,依托任务终端地图展开机动;为提高车组人员协同能力,官兵们常常一整天“铆”在训练场,车长、驾驶员、炮长之间配合愈发默契,成功实现眼到、车到、火力到,宛如同一人操作……

  “我们不能满足于在熟悉地形打出‘满堂彩’,而是要锻炼在任何地域、任何条件都能打胜仗的战斗本领。”刘珞阳感慨。

  今年7月,他们时隔多年再次担任红方,与另一支蓝军部队展开实兵对抗。对手是一支老牌劲旅,刘珞阳心中暗暗憋了一股劲:看看到底谁的拳头更硬?

  随着战斗打响,刘珞阳和战友熟练运用新型装备,与空中力量密切配合,发起猛烈攻势。他们利用地形特点,采取“脱离诱逼、设伏歼敌”的打法,成功牵制对手,给对方制造了许多麻烦。

  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他们所在的红方部队取得了这次对抗胜利。

  这场战斗,让刘珞阳和战友自豪的同时,也更深刻理解了红方与蓝方的职责使命。“无论作为红方还是蓝方,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场战斗、获得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在为打赢未来战争积蓄更多底气。”刘珞阳坚定地说。

  锐视点

  蓝军扮得真 对抗不失真

  ■刘佩峰

  当前,对抗训练已成为实战化训练的常态模式。通过强化对抗训练,在实战环境中摔打磨砺部队,能更好地促进战斗力生成。打造一支模拟强敌、能抗善打的蓝军,正是提升对抗训练质效、创新战法打法的关键一环。

  蓝军扮得真,对抗不失真。“形神兼备”,始终是建设蓝军的核心课题之一。然而,“形似”容易“神似”难,如果蓝军不能真正做到“神似”,红蓝对抗就脱离不了“红红对抗”的窠臼,也无法让部队真正体会到强敌对手的实力水平。

  因此,蓝军不仅要学习掌握对手的作战编组、武器装备、指挥模式等数据参数,还要深入探索对手的作战理念、思维习惯、战术战法等深层次思想,努力模拟对手的作战“内核”,打破“蓝军不蓝”的战斗套路。同时,“神似”要注重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对手的武器装备、作战思想等发展动态,紧跟形势进行学习模仿,如此才能在全时多域条件下始终做到知敌、像敌、超敌、胜敌。

  除此之外,打赢现代战争,靶标的新鲜度至关重要,建设模拟蓝军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将复杂电磁环境、网络攻击、有人无人作战等先进作战要素融入战场、融入对抗,努力形成以网络信息体系为依托的新型作战能力。要充分运用“科技+”“网络+”“智能+”等手段,为部队设险局、危局、困局,让官兵在实战化对抗中感知未来战场,在难题检验中探索制胜招法,全面推动战训深度耦合、训练转型升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junshi/25389.html

博客主人YeLongCu
男,文化程度不高性格有点犯二,已经20来岁至今未婚,闲着没事喜欢研究各种代码,资深技术宅。
  • 文章总数
  • 67067访问次数
  • 建站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