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 一生为民——现代京剧《老阿姨》观后感
作者:郑少华(《中国戏剧》杂志副编审)
现代京剧《老阿姨》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为原型,讲述了龚全珍老阿姨在丈夫甘祖昌将军的精神感召下,与其扎根乡土、一生为民的感人故事。
该剧表现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但主线清晰、结构合理。剧作选取龚全珍人生的特殊节点,重点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与冲突。特别是当主人公面临“留疆”还是“返乡”的人生抉择时内心的矛盾纠结,以及返乡后实际的困难远远超出预期时的迎难而上,是剧作重点呈现的内容。
此外,该剧编剧陈涌泉介绍,他创作这部剧时追求“诗意的写实和写实的诗意”,他把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在莲花县共同“垦荒”作为叙述重点,甘祖昌是现实生活的垦荒者(带领百姓修渠种树),龚全珍则是精神世界的垦荒者(教书育人),这二者虚实结合,照应全剧始终。
该剧创作团队对京剧传统程式理解颇深。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偏重旦脚戏,其他行当的人物形象相对较少,但京剧非常注重行当铺排。《老阿姨》延续了这一传统,除王润菁和田磊一旦一生领衔主演,剧中还起用老旦演员张兰饰演李平,花脸演员杨威扮演刘贵生,小花旦演员王珺扮演细妹子,老生演员马磊扮演村支书。这样的设置除了赋予这出戏更加绚丽的表演色彩之外,还使得故事的展开更加丰富立体。
昆曲名家周传瑛曾说:“大动作是演行当,小动作是演人物”。《老阿姨》的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有很多行当基础之上的细节雕琢。比如,龚全珍冒着大雨给住在山坳的细妹子送新书,到了细妹子家她已浑身湿透,细妹子的父亲刘贵生拿出一条毛巾递给龚全珍,刚递出去觉得有点脏,怕龚全珍嫌弃,递出去的手又缩回来了,龚全珍却毫不在意,一把拿过手巾,擦了擦。这个细节捕捉得很好,是剧本里没有的,完全是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
龚全珍给细妹子送课本是传统戏曲最擅长的“载歌载舞”场景。舞台上展现了龚全珍手持雨伞在风雨中行走的各种场景,演员有圆场、串翻身、蹉步等一系列身段动作,加上锣鼓节奏的配合,令观众充分感受到戏曲传统元素在舞台上的灵活化用。
同为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王润菁、田磊分别饰演龚全珍和甘祖昌。在全剧的第二场和第七场中,龚全珍角色有大段唱腔,板式运用多变,非常能展现出演员的功力,王润菁充分发挥张派青衣的唱功特征,高音亮、低音柔,行腔婉转,驾驭自如,充分揭示了人物心境变化的过程。田磊允文允武,功底扎实,在剧中“文戏武唱”,虽然表现的是现代生活,但因为他有扎实的武生功底做支撑,因此人物一上场,就能精准地表现出一名将军的气质,为人瞩目。
在意象设置方面,该剧剧本设置了大漠胡杨与水中莲花两个意象。这两者既有着南北地理标识特征,也可以拓展到男女性别的象征意义,更隐喻着人物性格的内涵。前者代表着北方男性的阳刚,是甘祖昌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的写照,后者则代表着南方女性的柔美,映衬着龚全珍高标淡雅的温润气质。在舞台上,可以看到导演对这两个意象有更加明确的阐释,荷花池塘、大漠胡杨由作为主视觉的LED大屏幕呈现。除此之外,大屏幕还展现了一个日记本,从日记本中又延伸出一个带坡度的平台,传递出“本中有路,路中有本”的导演语汇。
日记本是个体情感和心灵成长的见证者、记录者、倾听者,是一个忠实的伙伴,陪伴着龚全珍度过每一个平凡或特殊的日子。正是这本日记,记载了龚全珍从胡杨树挺立的新疆到江西莲花县的千里路途,也正是从这本日记中,我们触摸到了龚全珍的真实温度。其实,这样的巧思贯穿在全剧的各处设置中,等待着更多的观众去解读、领会。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8日 16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wenhua/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