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当前位置:VC资源讯息个人站 > 文化 > 正文

中国动画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09-18 文化

  【文艺观潮】

  作者:唐山立(动画制片人)

  近年来,国产动画快速发展,总产值已突破2200亿元,年播超过200部,用户数以亿计。质量优良的动画作品与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共同构成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不仅提振了行业信心,也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受众。但我们在为这些丰硕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应看到国产动画发展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比如,动画电影偶现票房和口碑俱佳的黑马,却未能达到广有良驹的程度。即便是在动画电影票房达到2020-2022年均值两倍以上的2023年,全年上映62部动画电影,仅有4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电视和网络动画领域,能打破既有受众圈层的爆款作品也屈指可数。国产动画在国际市场能见度还不高,能被外国人广泛认知的IP或作品有限,能在国际重要动画节展上获得奖项的更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核心问题在于国产动画原创力不足,应该引起业界关注。

中国动画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中国奇谭》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动画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白蛇:浮生》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动画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落凡尘》剧照 资料图片

中国动画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资料图片

  同质化制约行业发展

  国产动画原创力不足,涉及题材选定、剧本创作、美术设计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国产动画出现一种同质化现象。要么如《白蛇:浮生》《落凡尘》一般以神话传说为基底,要么像《熊出没》系列、《武庚纪》那样围绕游戏、漫画、网络文学等领域已有作品的改编续写做文章。观众对这些IP衍生作品的故事大多比较了解,创作者们进行艺术创作时难免“束手束脚”“进退两难”,向前一步怕观众觉得“过于创新”,偏离固有认知中的故事走向;往后一步又容易陷入乏味无聊,让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窘境。

  国产动画在题材选择上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在美术呈现方面却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独特完整的体系。有的2D作品弥漫着日本二次元风格。无论是背篓中会眨眼睛的植物的设计,还是打篮球的运动少年的形象,都能看出模仿痕迹。3D动画里则出现一些“欧美范儿”的“建模脸”,似乎“共享”了一套高鼻梁、深眼窝以及僵硬的面部表情。还有部分作品把古老的历史、当下的现代和未来的想象放在同一个情境中。古今中外,各种风格、元素杂糅拼贴,给观众带来混乱之感。

  “精美画面和震撼视效不少,但逻辑严密、情感真挚、韵味悠长的好故事不够多。”除了美学呈现的不足,很多观众还看到了国产动画在故事讲述上的短板。一些作品为了适应当前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堆砌多个具有话题性的桥段,却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和思想性,徒有碎片化的“高光时刻”,却缺乏连贯的叙事线索和鲜明的主题立意。一些作品只专注于高概念的故事设定,却没有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符合逻辑的故事细节支撑,结果虎头蛇尾。还有一些作品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牺牲了人物塑造的合理性,导致一些形象成了机械化推动剧情走向的“工具人”,缺乏自洽的行为逻辑和价值理念。凡此种种,都是原创意识不足的表现,这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症结。

  原创力不足仍是问题

  国产动画原创力不足,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动画发展早期,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营制作单位将国画、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艺术手法与彼时的手工动画技术相结合,创作出以《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动画电影作品,创造了国产动画的艺术高峰。20世纪90年代,电视兴起,市场对动画的需求量激增,原有的动画生产效率一时间难以跟上市场扩张的节奏,于是引进大量外国动画。这些外国动画快速占领市场,成为那个年代孩子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也对动画创作带来深远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各种民营、合资的动画公司出现,主要以承接外国动画代工项目为营利模式。中国动画人受日本、欧美动画创作理念和美学观念影响,即使独立创作亦有意无意地模仿照搬,使创作呈现一种“二手美学”倾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wenhua/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