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创作也需要现实主义精神
【影视锐评】
作者:陈敏 李蕾(分别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光明日报编辑)
与往年相似,今年暑期档的古装剧也扎堆上线。尽管新剧接续播出,口碑与收视俱佳之作却寥寥无几——因为这些作品在类型上鲜有创新,多以“流量明星+特效堆积+流水线剧情”为标配,所以只能吸引主演粉丝、原著粉丝、古装剧迷,使得热度“开局即巅峰”,传播面极其有限。为了吸引受众、突破圈层,很多创作者在人设极致化、剧情游戏化等上做文章。这些作品有的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却出现大量违背史实的内容。有的作品为了掩饰创作者在具体历史知识方面的缺失,便架空背景,又为了增加“真实感”,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古代机构名称、行政程序、风俗习惯等。有的作品讲述穿越、重生等高概念故事,架构人、神、魔、妖等共存的庞大世界,却未能在时间线轴、地理环境等方面实现逻辑自洽。有的作品用探案、权谋、宫斗、青春、校园元素包装爱情故事,却未能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合。有的作品专注于高能情节、戏剧冲突,不讲人物行动逻辑、事件发展逻辑,令人感到突兀跳跃。还有的作品从剧情设置到场景铺陈,都充满现代元素,好像一群现代人穿着古装玩情景再现。出现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创作上缺乏现实主义精神所致。
现实主义是相对于浪漫主义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手法,提倡在创作中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生存状态,揭示生活本质和时代特质,从而书写人类丰富饱满的心灵世界。它并不等同于现实题材,现实题材是相对于古代题材的概念,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界定标准,一般以现当代为故事背景。现实主义是中国影视行业的优良传统,不分题材古今,普遍适用于古装题材、现实题材等创作中。然而,当下部分创作者误以为只有现实题材才需要秉持现实主义,而古装剧是造梦工程,要通过各种假定性手法营造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的浓烈情感、视觉体验。其实,假定性与现实主义并不冲突,不会影响现实主义对真实性的追求。因为现实主义精神所追求的真实性,不是摄像机成像技术追求的那种简单机械的客观真实,而是影视逻辑构建的人的心理现实,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剧情讲述和形象塑造时要符合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和人物形象的心理状态,让观众能够接受理解。
由此可见,古装题材创作同样需要现实主义精神的指导。首先,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真实再现古装情境,彰显历史质感,用丰富有匠心的细节描写,创造主观真实的世界。创作者可以查阅历史文献、文物出土报告,参考古代各种相关知识,根据具体剧情和文化常识设计服装、化装、道具、场景,再将这些细节有机组合在一起,构建符合中国人文化认知、审美品位、生活常识和现实逻辑的古装世界,为演员表演、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提供有力支撑,让观众更快速地进入情境,获得沉浸观感。
其次,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在设置故事情节、制造戏剧冲突、表现人物关系时,以生活的因果逻辑、人物的行为逻辑、历史的文化逻辑为基础,这样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合情合理。《清平乐》之所以能受到众多观众喜爱,是因其在创作中剧情尊重历史,角色尊重人性,细节尊重文化。
再次,现实主义要求古装剧创作将影像时空、历史情境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心理链接。比如,《莲花楼》关于“失去”与“放下”的探讨,引发当下在快节奏生活中不断做“加法”的观众思考。他们从主角李莲花由天下第一转变为乡野游医的人生故事中体会到,实现人生价值有多种途径。《梦华录》讲述宋朝三个女人因各种原因从江南来到东京“京漂”,互助互爱,实现人生逆袭的故事,表现了女性群体自尊自爱自强,勇于对抗命运不公,不断前进的精神面貌,让许多在大城市里拼搏的女性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见,古装剧也可以体现现实主义的辽阔视野和深刻洞察,以现实温度回应社会关注,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现实思考。
总而言之,现实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更在于对现实产生积极意义。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实现历史之真、艺术之美的统一,古装剧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对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8日 15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wenhua/9156.html
- 上一篇:评弹艺术发展也应顺应时代之变
- 下一篇:【光明时评】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