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催生产业“新蓝海”
传统服饰,催生产业“新蓝海”(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③)
全国各地景区内,身着汉服、旗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的游客随处可见,旅拍店、妆造店生意火爆;大街上,不时看到“新中式”风着装的青年男女;电商平台上,传统服饰成交量和活跃商家迎来爆发式增长。近年来,蕴含中国元素、具有传统特色的服饰成为消费市场新亮点。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9.44%。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趋势,2023年达到144.7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241.8亿元。
面对传统服饰带来的消费热潮,服装相关产业如何撬动广阔蓝海?记者对多地产业进行了探访。
曹县汉服产业——
踩上风口的县域经济
说到汉服,不能不提山东菏泽曹县。全国每卖出3件汉服就有1件来自这里,亮眼的数据让市场看到了曹县汉服产业的蓬勃生机,更让这座县城成功“出圈”,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要说曹县的汉服产业,就不得不提到电子商务+戏服的“曹县模式”。世纪之交,当地村民开始在农闲时生产影楼用品和戏服。电商经济兴起后,大家开始通过网络渠道销售服装、对接代工客户,曹县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演出表演服饰加工基地。截至2024年7月,曹县已经拥有21个淘宝镇、181个淘宝村,是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
曹县汉服协会会长、辰霏服饰创始人胡春青是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博士,也是曹县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的亲历者。2014年,他和妻子返乡创业,投身电商大潮,产售儿童爵士舞演出服。随着演出服订单减少和“国潮热”的兴起,他们开始将目光聚集到汉服上,并在2020年创立了汉服工作室。转型的初期并不顺利,但他们不断积累汉服文化和经营经验。如今,他们已经设计了560多款汉服,获得320个原创美术创作版权专利,公司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带动1000多人就业。
近年来,随着汉服热度攀升,和辰霏服饰一样看准商机转型发展的商家越来越多。现在,曹县有汉服企业2524家、网店14718个、汉服线下体验店206家,汉服从业者人数近10万人,做到了5公里以内的产业集群化(从染色、剪裁到成衣制作在五公里以内的范围即可完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
当热度和基础兼具,如何进一步延续汉服产业的发展势头?在胡春青看来,一方面需要加强汉服的宣传与营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产品更新,尤其是设计层面的迭代升级。胡春青向我们介绍,去年底,他们团队做了一款战国袍,其中,纹样和配饰根据史料记载做了复原和改进,颜色搭配则以现代审美为主,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山河锦绣设计公司主理人陈龙也于今年春天将公司落户曹县,用设计赋能汉服产业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和十余家汉服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覆盖了约80%的本地头部企业。”陈龙说,产业聚集给曹县汉服带来了高性价比的优势,也让这里成为设计师的天堂,“作为设计公司,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穿着需求,针对不同年龄群体,设计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汉服,让汉服真正‘穿’入日常,用服饰推广和传承好传统文化。”
汉服产业的爆火,不仅让从业者腰包鼓了,也让曹县的GDP有了飞跃——2021年至2023年,曹县GDP总量连续三年位居菏泽市第一。“下一步,曹县将聚焦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进一步推动汉服产业扩大规模和提档升级,让汉服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曹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伦教香云纱产业——
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在广东佛山顺德及珠三角地区,香云纱的染整技艺已传承百年以上,从未间断。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是香云纱的核心生产地及染整技艺的传承地。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地区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统纺织珍品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相关产业如何持续健康发展?
香云纱从业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标准引领,创新先行。
香云纱本名“莨纱”,有“软黄金”的美誉,其制作工艺复杂、考究,仅染整环节就需要经过“三浸六煮十八晒”。“作为一个手工为主的产业,标准的确立其实非常重要。”伦教香云纱协会会长周晓刚对记者说。
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乘上“新中式”服饰热的东风,香云纱及香云纱服饰产业经历过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曾遇到过劣质产品破坏产业形象的问题,而《香云纱地方标准》从材料、环境、工艺等维度对香云纱生产流程做了规范,保证了香云纱面料的撕拉力、色牢度等指标能够符合现代服饰要求,提升了产品品质。
质量上去了,创新也不可或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VC资源讯息个人站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x.bayihulian.com//wenhua/16069.html